到潮州沒有到湘子橋
就好像到北京沒有到長城
有首民谣是这么唱的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而這次我們製作隊伍更是四访湘子橋
只为一睹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何謂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原來湘子桥全长500余米,分為東西兩岸
东岸桥墩13座,西岸桥墩11座。
由于中流警湍尤深,不可為墩
中間就用十八梭船并排
將東西岸連接起來
當洪水來時或要通船
就移開梭船,
変成開閉式的浮樑橋
這就是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由來。
出发前,在网上看了些资料
对这景观心生响往
抵达当日已近黄昏
负责帮我们接洽拍摄的笃成兄就告诉我们
行程须做更改
因为要配合老天
近来常下雨
刚好隔日是晴天
所以要趁晴天把户外的拍摄完成
因为接下来几天还会下雨
所以隔天一早我们就到了韩门公祠、开元寺和韩江湘子桥。
其实潮州城也不大
这几个热门景点都紧挨着彼此
从一个景点到另一景点
步行即可抵达
湘子桥在广东省潮州城东门外
中間就用十八梭船并排
將東西岸連接起來
當洪水來時或要通船
就移開梭船,
変成開閉式的浮樑橋
這就是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由來。
出发前,在网上看了些资料
对这景观心生响往
抵达当日已近黄昏
负责帮我们接洽拍摄的笃成兄就告诉我们
行程须做更改
因为要配合老天
近来常下雨
刚好隔日是晴天
所以要趁晴天把户外的拍摄完成
因为接下来几天还会下雨
所以隔天一早我们就到了韩门公祠、开元寺和韩江湘子桥。
其实潮州城也不大
这几个热门景点都紧挨着彼此
从一个景点到另一景点
步行即可抵达
湘子桥在广东省潮州城东门外
横卧在滚滚韩江水
东临笔架山
西接东门闹巿
它集和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
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更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
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特色
每个亭台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右通、左达、济川等为名。
走在亭台,欣赏由国内各书法家撰写的楹联,各有风格。
扁额楹联制作精雕细刻
更有国学大师饶宗頣先生撰写的楹联"广川利歩开新运 杰阁重楼见旧仪"
一个亭台一个景
名副其实的廿四楼台廿四样
老太太站在亭台,看着滾滚江水
优雅的气质与古朴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
桥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
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后多次修建。2003年全面维修,2007年竣工。
耗資不菲,總投資九千八百萬元
除了上級撥款三千八百萬元
更幸得不少國內外的潮人熱心贊助
其中就包括了老太太姪女婿沈廣河先生
還有香港首富李嘉城先生
我们下午从西桥进门
因为前几天下了大雨
上游的水不断往下流
水势湍急
所以不见十八梭船
而我们只能在桥的一端
遙望东桥
对潮州人来说,關於韓江的順口溜是耳熟能详的
张口就可吟唱
老太太站在西桥第八墩的鉎牛旁
一时兴起就唱起
"潮州湘桥好风流
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楼台廿四样
二只鉎牛一只溜"
说到这两只鉎牛
其实是用来镇水患的。
清雍正二年(1724年)
潮州知府張自謙親自督造了兩只用生鐵做成的鎮水獸〜鉎牛
分置于江心十八梭船两端
安置鉎牛之后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118年间,
大决堤大水灾依然不绝共有29次
尤其是道光二十二年水灾更为严重
冲垮了东桥十二墩
原本置于此的另一只鉎牛就坠入江中
所以才有二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谣
为了欣赏湘子桥不同的风貌
当天晚餐后,我们特地绕到韩江
走在步行道上
看着被夜色弥漫
璀璨的湘子桥
那是另一种风貌的湘子桥
接下來幾天,還是掛念著那十八梭船
然而得到的答案总是气候不适
眼看就要結束這趟潮州行了
難道真無緣見此景觀?
29日,主要拍攝工作已完成,
我們帶著輕鬆心情游鳳溪和幽谷逸林
在幽谷探秘時,突然下起倾盆大雨
我们被困在谷中
回程時,路經韓江的東岸
天空出現奇景
厚厚云層突然像簾幕被掀開
露出里頭的黑紗
攝影師alex 馬上要求停車,
拿起攝像機開始捕捉那令人屏息的畫面
一切變化就在分秒間
這又是韓江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另一風貌
隔天,就是回程日,由於班機在傍晚
我們趁著早上去捕拍饒宗頤學術館
午飯后,爬上東城門
竟然看到日思夜想的景觀
十八梭船并排著
我們迅速地越過馬路
買了60元的門票
再次在湘子橋上流連
這回從西橋、越過十八梭船再到東橋,
突然有一種皇天不負有心人的快感
因為無須遷就其他人
所以有更多時間流連橋上
也更仔細閱讀橋上的告示牌
對所有曾經為這座橋付出的官員也好
不知名的勞動人員也好
生起感恩之心。
桥墩精巧之处,就在于全部用石块砌成
石块与石块之间不加灰浆
只用卯契合
桥上原有24座望桥
桥面用石板铺架石条特别大
约有10米长、1米厚。
在没有起重机等设备的古代
再加上韩江上下游水位相差很大
要安装这么大的石樑
可见当年的建桥人的辛苦
东临笔架山
西接东门闹巿
它集和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
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更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
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特色
每个亭台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右通、左达、济川等为名。
走在亭台,欣赏由国内各书法家撰写的楹联,各有风格。
扁额楹联制作精雕细刻
更有国学大师饶宗頣先生撰写的楹联"广川利歩开新运 杰阁重楼见旧仪"
一个亭台一个景
名副其实的廿四楼台廿四样
老太太站在亭台,看着滾滚江水
优雅的气质与古朴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
桥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
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后多次修建。2003年全面维修,2007年竣工。
耗資不菲,總投資九千八百萬元
除了上級撥款三千八百萬元
更幸得不少國內外的潮人熱心贊助
其中就包括了老太太姪女婿沈廣河先生
還有香港首富李嘉城先生
我们下午从西桥进门
因为前几天下了大雨
上游的水不断往下流
水势湍急
所以不见十八梭船
而我们只能在桥的一端
遙望东桥
对潮州人来说,關於韓江的順口溜是耳熟能详的
张口就可吟唱
老太太站在西桥第八墩的鉎牛旁
一时兴起就唱起
"潮州湘桥好风流
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楼台廿四样
二只鉎牛一只溜"
说到这两只鉎牛
其实是用来镇水患的。
清雍正二年(1724年)
潮州知府張自謙親自督造了兩只用生鐵做成的鎮水獸〜鉎牛
分置于江心十八梭船两端
安置鉎牛之后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118年间,
大决堤大水灾依然不绝共有29次
尤其是道光二十二年水灾更为严重
冲垮了东桥十二墩
原本置于此的另一只鉎牛就坠入江中
所以才有二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谣
为了欣赏湘子桥不同的风貌
当天晚餐后,我们特地绕到韩江
走在步行道上
看着被夜色弥漫
璀璨的湘子桥
那是另一种风貌的湘子桥
接下來幾天,還是掛念著那十八梭船
然而得到的答案总是气候不适
眼看就要結束這趟潮州行了
難道真無緣見此景觀?
29日,主要拍攝工作已完成,
我們帶著輕鬆心情游鳳溪和幽谷逸林
在幽谷探秘時,突然下起倾盆大雨
我们被困在谷中
回程時,路經韓江的東岸
天空出現奇景
厚厚云層突然像簾幕被掀開
露出里頭的黑紗
攝影師alex 馬上要求停車,
拿起攝像機開始捕捉那令人屏息的畫面
一切變化就在分秒間
這又是韓江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另一風貌
隔天,就是回程日,由於班機在傍晚
我們趁著早上去捕拍饒宗頤學術館
午飯后,爬上東城門
竟然看到日思夜想的景觀
十八梭船并排著
我們迅速地越過馬路
買了60元的門票
再次在湘子橋上流連
這回從西橋、越過十八梭船再到東橋,
突然有一種皇天不負有心人的快感
因為無須遷就其他人
所以有更多時間流連橋上
也更仔細閱讀橋上的告示牌
對所有曾經為這座橋付出的官員也好
不知名的勞動人員也好
生起感恩之心。
桥墩精巧之处,就在于全部用石块砌成
石块与石块之间不加灰浆
只用卯契合
桥上原有24座望桥
桥面用石板铺架石条特别大
约有10米长、1米厚。
在没有起重机等设备的古代
再加上韩江上下游水位相差很大
要安装这么大的石樑
可见当年的建桥人的辛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