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山竹





我愛山竹
從顏色到味道都愛
山竹外皮的紫色到果肉的白到果柄的綠
多美的顏色組合

新加坡吃到的山竹多數是來自泰國
一般上約$3.50 一公斤
有一次我在芽蘢一帶的水果攤意外買到日本山竹
口感更優,當然價格也較高
約$5一公斤

猜猜看有几瓣果肉? 

山竹是坦蕩蕩,表里如一的水果
山竹的底部有個像花瓣凸起來的部份
多少個瓣就表示內部果肉有幾片



這是我媽媽有一次在我侄女吃的時候告訴她的。
那一次之後,每回她吃都會算一算
然後掰开印证
每一次都bingo
山竹从来没有“失言”过,不愧是君子

吃每种水果都有独特的乐趣
但是现代人常常剥夺别人的乐趣
榴莲看不到榴莲壳
也不再用榴莲壳装盐水喝
西瓜看不到绿衣
最近看到有人把红毛丹毛衣脫掉
甚至把心都挖掉了
我一直覺得吃的過程是一種學問
對機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親愛的大人們,別因愛把孩子學習的機會和樂趣剝奪掉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時間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時間的寶貴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作文里我們也常會引用這樣的句子
但是我們真的懂得珍惜時間嗎?

為了爭取時間
我們在綠人未出現時
倉促過馬路
這是愛惜時間的表現嗎?

好多年前在中國旅遊時看到交通燈掛著這樣的叮嚀
寧等3分不搶1秒
印象深刻
我們常浪費大時間卻計較小時間
英語有句諺語:
Penny wise pounds foolish
用在時間上可以改為
Sec wise hours foolish 吧!

多少個我們搶在緑人出現前過馬路
卻花數小時看連續劇
多少人聊天說是非
卻沒有時間看書做運動

時間因緣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有些人有些事就是要等因緣
等因緣用一般語言就是等時間
但是在等之前
還是得把可以做的、該做的做好
寫到這里
腦海里出現了秋瑩老太太的金鳳緣
六十年磨一劍






三餐

活著就是為三餐
這三餐說難也不難
說容易也不那麼容易
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三餐的故事
沒有對錯
只有選擇

今天在海峽時報讀到一篇文章
一個不識字的老婦女
憑著勞力、勤奮、節儉
畢生積蓄竟然有40萬
但是樣樣不捨的她
竟然在半天內被騙走所有積蓄
一切從頭開始
她哭了兩個星期

有人讀了這則新聞
不齒騙子喪盡天良
有人覺得不可思議
怎麼可能儲存40萬元

報導內很詳盡地述說她花錢的方式
她從不外食
她只買必需品
沒有電視機
沒出過國
晚上7點就就寢

這樣的生活方式在這個
講究物質享受的社會誰做得到
但是她捨得做善事

這樣的一個社會事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
淨空老法師有個開示:掙錢做什麼?也 許可以有所啟發

我祝福老太太這個事件后
走向人生的光明面
雖然我也很心痛那40萬

后記:剛在后港高文熟食中心
遇到一位為三餐賣彩票的老婦
那背駝得像座山了
還是得為三餐硬撐

她開口問了一位穿著整齊的太太
可以買杯milo 給她嗎
被回拒了
她本想與她同桌
當我 買了Milo 回來
看到她已移到我面前

老太太的皺紋佈滿臉
找不到平坦的部份
她謝了
還說買小杯就好
她全神地喝著Milo
還問我要幫她買5張toto 嗎
我說我不買

我問她吃了晚飯嗎?
她說等一下要吃雞飯

此時隔壁座的那位女士的先生買了食物回來
原來四個人的座位只坐了兩個人
太太吃了一口就說不喜歡那醋味
話題就一直在醋

有人在吃下一餐前都還要努力掙那一餐的錢
有人在坐著等人伺候的時候
只關心醋味
同樣是為一餐
差別可以這麼大
我要時時警惕自己
當我不用為這一餐愁的時候
我至少可以幫一幫老天安排讓我遇見有需要的人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走进大自然

星期四下午,我和Eric、Calvin在勘察拍摄地点后
想找个地方喝茶续谈
走在Admiralty路上
突然靈機一動
不如就到好久沒到的三巴旺公园

三巴旺公园位于新加坡北部
面對著柔佛海峽
與新山遙遙相對
我們都開玩笑地說
游泳就可以到新山了
園中有不少的老榕樹
但是發展成公園則是在1978年后。

因為鄰近都是私宅
人口不那么密集
所以來這裏的人是真正愛上大自然的人

幾年沒來,這裡增加了不少設施
比如像個炮台設計的兒童遊樂設施

三巴旺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
周圍有不少黑白色彩的殖民地老 房子
連路名都很外國
什麼Canada Road, Montreal Road , Pakistan Road 等等

從國家公園局的網站讀到三巴旺是一種樹的名稱,
在car park C 還可以看到這種樹。
此外這公園和英殖民歷史密不可分
公園內有不少海軍留下的痕跡
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已經改成餐館的Beaulieu House

Beaulieu House 建於1910年,是一個猶太籍商人J.B.david 的別墅
1924年,英殖民地政府決定在這一帶設立海軍基地
故向商人徵收土地包括這座別墅和周圍土地
之後,這里分別住進了參與海軍基地的高層
二戰後,皇家海軍官員也以這裡為家。

英軍撤離后,將此歸還給新加坡政府
70年代末期,Beaulieu House 纳入三巴旺公园
1981年, 才正式改成餐館營業至今。

我想餐馆主人林先生对这个建筑物感情很深很深
30几年来从没易过主
尤其是早年经营时必定很艰辛
而今饮食业面对新挑战
他依然坚持守着这一块土
如果他只是一个生意人
这盘生意肯定早已放弃。

Beaulieu 的前方是公園最北的盡頭
站在堤防前,有對上了年紀的馬來夫婦在捕撈花蟹
看來晚餐有著落了

這裡的沙灘難得的潔白
也許來的人沒有其他沙灘多
也許來的人都是真正屬於大自然的人
看那浪淘洗著沙灘上的沙
就像進行一場心靈療浴
那沙細白,真想赤腳走在上面

Beaulieu House 左邊的大船在夕陽的映照下
仿佛提醒著大家三巴旺造船廠的存在
朋友說周邊那麼多船只
那海水還那麼淸澈
可見是人的問題多過于船的問題

的確這里遇到的人都很友善
看到一戶馬來人家喝著teh Tarik , 吃著curry puff
我忍不住問:這里有人賣嗎?
她說:從很遠的地方買來的。
然後佻皮地加一句:下回我賣。
我說記得也賣Teh halia 哦

然後我們來到beaulieu house
選了個戶外的位置
和服務員聊了起來
年輕的小李來自柔佛新山
問他每天怎麼來上班
他說:游泳過來
夠幽默吧
Steven 則是新加坡人
在此工作約四個月
一臉酷酷的
不過對Beaulieu house 的一切還挺熟悉的
每天對著大自然心也會打開吧!
難怪魏老師有感而發
在大自然面前,問題迎刃而解

天氣越來越熱
人人都钻進購物中心
走進大自然
對很多人是裹足不前的
是不是因為這樣
人的問題越來越多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万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 饶宗颐



若你到潮州,你一個不小心就会看到饶宗颐的书法。
在湘子桥、在祭鳄台都有饶先生的题字。
因为饶先生是潮安人
对自己家乡,他更不吝于用自己的字与乡民共享

饶宗颐的学术成就是深具广度和深度的
南饶北季,指的就是饶宗颐和季羡林
这两位得高望众的学术界泰斗级大师

第一次接觸到饒宗頤
是在喜耀生命课程上
但是只停留在他是个国学大师
而这次出行到潮州之前
竟让我有缘在中央電視台看到饒宗頤的紀錄片
對這么一個博學多才
畢生都在做學術研究的知識份子油然生敬意

饒先生是潮安人
出生於潮州大富之家
父親饒锷是潮州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也是工商界的名流。
饶先生自小饱览群书,家中的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
藏书数以万计。 从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父亲也送他去学画。
1932年,在父亲过世后,身为长子的他,不仅接管家中生意,
也续编父亲的《潮州艺文志》。
發表之后,填補了潮州藝文領域系統的著作實錄的空白,
也讓饒老與潮學研究結下不解之緣。

饒老学术研究之广就包括了甲骨学、潮州学、国学,历史、考古学、文学洋洋洒洒。
雖然一生任教于世界上無數所大學,也包括新加坡大學,
老年選擇居住在香港
生于潮、长于潮
在潮州有个饶宗颐学术馆,展示了饶先生的学术研究成就及个人字画。

第一天的拍摄,我们走访了韩文公祠、祭鳄坛、
午餐后,再到开元寺
当天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些景点的历史背景
特别安排了一个导游。
但是也因为有导游
时间上就没那么自由。
开元寺后,就一直被催促到湘子桥
说什么4点就要结束

我们一行人快步走到东城门
人有三急,
就因为有人临时找洗手间
意外让我看到饶宗颐学术馆的指示牌
快速来到大门
请摄像师快手快脚拍了个外观
那古朴典雅的庭院好有书卷味
然而在导游的催促下
只好暂时放下
心里有点不舍
今日不得进入
是否还有机会再续此缘

接下来几天,行程紧迫
直到最后一天
其他人都上街购物去了
在不用配合他人的情况下
我們再次來到位於
潮州古城區下水門城腳的饒宗頤學術館



館前的石璧上刻著饒老最喜歡的句子
萬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不磨就是不朽。古人所追求的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名。
中流就是水中央、大潮其中
自在則是指獨立的精神
先立德、立品,再做學問、做藝術。
立足學術主流,追求博大而深遠的大智慧

此馆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潮式庭院建筑。
背倚开元寺、面向韩江
离湘子桥不过咫尺,与韩文公祠隔江相望
可说是风水奇佳的地点。

此馆建于1993年11月
是第一个潮籍名人学术馆
2006年扩大重建
并于同年底落成,成为一所古色古香的颐园
当年也是饶先生90岁大寿
别有意义。






馆内有亭、有池、有假山
池里的锦鲤悠游自在
让人心旷神怡。

展室主要有二:一为经纬堂,陈列的是先生的学术成果
饶老真的是旷世奇才
在学术研究方面就有50项第一。 

饶先生在宗教学也有一定的贡献
当我看着看板时,才发现原来2006年我在香港时早已和饶先生的字迹结缘
那是在香港大屿山,当年我就被手书刻木的《心经简林》留下深刻印象。 
生命的际遇很奇妙,遇上了即使当年懵懵懂懂,若干年后答案自然显现。 

除了经纬堂,另一为翰墨林,展示的是书画艺术。




另有天啸楼等建筑及回廊、
亭榭、水池等。

也许是我们的认,也许是我们逗留的时间比一般人长
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但是他可不是来下逐客令
反而更像是遇到知音
甚至告诉我们从哪个角度拍摄
可以拍到建筑物的独特景观
我们就沉浸在这个书香花园颐园一个上午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把韩愈和饶宗颐老先生联结在一起
潮州的文化与这两个人息息相关
一个古代,一个现代
下一个潮州文学界的伟人会是谁
而老太太与他们又会牵出什么缘分... 












韩山师范大学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四顧湘子橋


到潮州沒有到湘子橋
就好像到北京沒有到長城
有首民谣是这么唱的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而這次我們製作隊伍更是四访湘子橋
只为一睹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何謂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原來湘子桥全长500余米,分為東西兩岸
东岸桥墩13座,西岸桥墩11座。
由于中流警湍尤深,不可為墩

中間就用十八梭船并排
將東西岸連接起來
當洪水來時或要通船
就移開梭船,
変成開閉式的浮樑橋
這就是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由來。

出发前,在网上看了些资料
对这景观心生响往
抵达当日已近黄昏
负责帮我们接洽拍摄的笃成兄就告诉我们
行程须做更改
因为要配合老天

近来常下雨
刚好隔日是晴天
所以要趁晴天把户外的拍摄完成
因为接下来几天还会下雨
所以隔天一早我们就到了韩门公祠、开元寺和韩江湘子桥。

其实潮州城也不大
这几个热门景点都紧挨着彼此
从一个景点到另一景点
步行即可抵达

湘子桥在广东省潮州城东门外
横卧在滚滚韩江水
东临笔架山
西接东门闹巿
它集和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
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更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

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特色
每个亭台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右通、左达、济川等为名。
走在亭台,欣赏由国内各书法家撰写的楹联,各有风格。
扁额楹联制作精雕细刻


更有国学大师饶宗頣先生撰写的楹联"广川利歩开新运 杰阁重楼见旧仪"
一个亭台一个景
名副其实的廿四楼台廿四样
老太太站在亭台,看着滾滚江水
优雅的气质与古朴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

桥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
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后多次修建。2003年全面维修,2007年竣工。
耗資不菲,總投資九千八百萬元
除了上級撥款三千八百萬元
更幸得不少國內外的潮人熱心贊助
其中就包括了老太太姪女婿沈廣河先生
還有香港首富李嘉城先生

我们下午从西桥进门
因为前几天下了大雨
上游的水不断往下流
水势湍急
所以不见十八梭船
而我们只能在桥的一端
遙望东桥

对潮州人来说,關於韓江的順口溜是耳熟能详的
张口就可吟唱
老太太站在西桥第八墩的鉎牛旁

一时兴起就唱起
"潮州湘桥好风流
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楼台廿四样
二只鉎牛一只溜"

说到这两只鉎牛
其实是用来镇水患的。

清雍正二年(1724年)
潮州知府張自謙親自督造了兩只用生鐵做成的鎮水獸〜鉎牛
分置于江心十八梭船两端

安置鉎牛之后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118年间,
大决堤大水灾依然不绝共有29次
尤其是道光二十二年水灾更为严重
冲垮了东桥十二墩
原本置于此的另一只鉎牛就坠入江中
所以才有二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谣

为了欣赏湘子桥不同的风貌
当天晚餐后,我们特地绕到韩江
走在步行道上
看着被夜色弥漫
璀璨的湘子桥
那是另一种风貌的湘子桥

接下來幾天,還是掛念著那十八梭船
然而得到的答案总是气候不适
眼看就要結束這趟潮州行了
難道真無緣見此景觀?

29日,主要拍攝工作已完成,
我們帶著輕鬆心情游鳳溪和幽谷逸林
在幽谷探秘時,突然下起倾盆大雨
我们被困在谷中
回程時,路經韓江的東岸
天空出現奇景
厚厚云層突然像簾幕被掀開
露出里頭的黑紗
攝影師alex 馬上要求停車,
拿起攝像機開始捕捉那令人屏息的畫面
一切變化就在分秒間

這又是韓江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另一風貌

隔天,就是回程日,由於班機在傍晚
我們趁著早上去捕拍饒宗頤學術館

午飯后,爬上東城門
竟然看到日思夜想的景觀
十八梭船并排著
我們迅速地越過馬路
買了60元的門票
再次在湘子橋上流連

這回從西橋、越過十八梭船再到東橋,
突然有一種皇天不負有心人的快感
因為無須遷就其他人
所以有更多時間流連橋上
也更仔細閱讀橋上的告示牌
對所有曾經為這座橋付出的官員也好
不知名的勞動人員也好
生起感恩之心。


桥墩精巧之处,就在于全部用石块砌成
石块与石块之间不加灰浆
只用卯契合
桥上原有24座望桥
桥面用石板铺架石条特别大
约有10米长、1米厚。
在没有起重机等设备的古代
再加上韩江上下游水位相差很大
要安装这么大的石樑
可见当年的建桥人的辛苦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愛心素食

有些熟食中心一檔素食也沒有
有些熟食中心卻匯聚了好多家素食
其一就是Bendemeer ,另一個就在circuit road

Bendemeer 有个名为健康素食的摊位
其素鸡饭、素鸭饭常常大排长龙

Circuit Road 有个素食板面摊
其特色就是会给很多苋菜
要吃请有点耐心
否则等到光火就不值得了

这里的旧素食摊有不少都卖了多年
不太重视摊位的整洁美观
另外每个档口都卖上十数样食品
太多选择影响的是品质吧

但是最近来到里有了惊喜
看到了一个明亮干净的素食摊
那天吃的是芋头饭配自制上的五香卷
最棒的是附带一碗很有水准的汤

上个星期,我再去
这回是包菜饭配药材冬瓜汤
因為下午5點剛開檔
有機會與攤主多聊幾句
原來她之前在大巴窰大牌75的咖啡店
常得面對租金問題
剛好這個攤位的老攤主要頂讓
她以近兩萬頂過來
現在自己是攤主

她還囑咐我這湯很好,一定要喝完哦!
回家試了,果真是清甜
還有淡淡藥材味

我稱贊她衛生整洁
她說她愛干淨
對待自己賣的食物就要像煮給自己吃的
有時還用橄欖油
感動吧!

如果人人都像她一樣
外食族也很幸福
但是不要太奢望
找到一家就很感恩
招牌取名為愛心素食
不是名字而已

除了愛心,還很有創意
兩天前,買到泰式芒果魚飯+酸辣湯
那飯是藍色的
原來是娘惹人愛用的blue pea flower煮成的
配上素魚和自制的蔬菜餅
泰式酸辣醬和蔬菜酸辣湯
好吃到不得了
用五元換來精心配置的晚餐,夠幸福吧!

                                              托了老板娘儿子的福,我们得以吃到这道
                                              卤鸡饭(Vegetarian Chicken Stew)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鳳溪竹筏

70歲的阿伯的撐桿跳遠,了得吧!

潮州有條鳳溪,這次趁拍攝之便,並在當地親戚的安排下有機會過了個悠閒的上午
鳳溪最近因為電影「新劉三姐」在此取景而成為焦點
不過由於路途偏遠(連萬事通的阿輝哥都會轉錯道)
加上我們當日不是週末,所以除了我們一行十幾個人外就沒有其他遊客。

十來個人坐在竹筏上看著70歲的阿伯撐著竹竿
忽左忽右、時而伸直雙臂,時而屈臂
那被太陽曬得黑黝黝發亮的肌膚
還有紋路明顯的筋
驕傲地展示在我們這群城市人眼前

阿伯的天賦就是懂得看水、看天
然後用這個天賦為自己賺生活
他的小確性就是當竹筏可以自行時
抽根菸、遙望這片好山水

十幾個人由一個70歲的阿伯撐著
是費勁兒的,但是他從頭到尾沒有怨言
沒有給臉色
只是專注地看著水流
因為只要專注就撐過去了
我們也是到上岸時才知道阿伯算錯人數
不需要讀什麼書也懂得專業精神

我選擇坐在竹筏的前頭
看著阿伯如書法家在揮毫
什麼都不要說
靜靜地感受他如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大夢無敵

獨自一人出席了6月8日「大夢無敵」講座
三位做大夢的導演的深度、厚度聽得我如癡如醉
特別是魏德聖,明明是澎湃的經歷
從他口裡說出來就是淡淡地、想細水一樣流動
虽然如此,仍然聽得我內心波濤洶湧
这就是大师,

做夢就是要超越現實的,義無反顧的
魏德聖是如此、齊柏林也是如此

最煎熬的就是一面做夢、一面回到現實
結果里外不是人
魏德聖在回答本地導演鄭斌輝的提問時
就提到當你在拍攝過程中
先不要考慮現實票房
而是全情投入你的電影制作
找出感動的元素
电影完成了,这时就要回到现实层面〜行销

魏導分享了他獨樹一格的電影行銷
海角七号也好、賽德克 巴萊也好
虽然说是行销,都是从人性最渴望的感动着手
對我們認為無可奈何的現實問題
他都用人性的角度超越了
這是用腦不用心的人永遠算計不到的
魏導把電影行銷的細節無私的與出席者分享
當天出席者中不乏媒體工作者
相信對大家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包括我自己

雖然貴為叫好叫座的大導
但是三人樸實的外表、平實的交流
走在街上絕對不會是眾人的焦點
也因為這樣
更讓人生起至深的敬意

在談到現代台灣人都流行小確幸
魏導的回答更是精辟
他說:大夢和小確幸是可以同存的
以他自己為例,他的小確幸就是每天晚上回家后喝罐啤酒
我聽后有股沖動想站起來鼓掌

生命是有很多層次的
我們卻喜歡將之壓縮成一個層面
然后時時覺得有志不能疏解
不然就是泰山壓頂透不過氣

這是場了不起的講座
感謝10am 團隊
讓我們這個平面化的社會掀起更多層次
這時候腦海裡突然出現ken Robinson 的
the element 讓天賦自由

潮州菜市場

每到一個地方
我最想逛的就是菜市場
因為那是最容易聞到當地人生活氣息的地方
這趟到潮州,我抵達後的隔天一早
就选择獨自一人走入菜市場

我們住的金龍酒店不到100米处就有个街边菜市場
當地人就沿著路邊, 鋪個帆布、
擺上自家種的蔬菜
開始做生意

熙來攘外的人潮
讓我想起老太太曾經住過的后港五條石和六條石
那也是我童年很多记忆的菜市场
是的,我們也曾經擁有這么有人气、五味杂陈的菜市場
今天却要乘搭四小時的飛機来感受

潮州鄉民的物質生活肯定是清貧的
但是他們要找口飯吃,不難
只要在家種點菜、水果就可以拿到市場賣
所以他們不急,也甘之若飴

两位老伯伯一样憨厚老实的眼神,不知为什么让我觉得很心疼



种一些長豆、苦瓜、絲瓜、筍就可以生存
拿個木凳,就在街邊包云呑、賣雲呑
垃圾就地解決
清理垃圾的工人面对路旁堆积的各种垃圾
就是清理

很有性格的卖桑叶大婶


在菜市场
我喜欢站在一旁静观当地人一来一往的对话
買的人和賣的人同在一個天平上交易
沒有顧客永遠是對的道理
就看到有人買桑葉
用大鈔付
賣的人拒絕,選擇不賣
買的人也不動氣,只是走掉

我們到的季節是筍、玉米、楊梅、荔枝的盛產季
街边放着一箩美的让人动容的荔枝
没有人看着
也没有人会拿走


我们到的时候正好靠近端午节
只见一群妇女就蹲在路旁选着自己看得上的新鲜粽叶
那翠绿的粽叶有点招摇过市
让人目光会自然地落在他们身上
想起我们这里买的都是干瘪的粽叶
煮出来味道应该差很多吧


人、摩多车、自行车在窄小的街道中各自找寻自己的空间
交织成一个充满生气的是市场
偶有不小心的小意外
大声对唱两句
很快地就又各自上路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沒有咖啡的潮州

這趟到潮州,樣樣好
真要挑,就是咖啡難求

他們的小吃店,都不賣咖啡
整個菜市場走完就是沒人賣咖啡

好不容易問到個年輕人
指引我到一個大概是台灣泡沫茶店之類的
看著他沖泡時心驚膽戰
糖水、奶精拼命倒
幾次很想喊停,不買了
又怕在陌生地方惹毛人家

走了好幾條街,問了好多人
換來大大杯咖啡
然而,一想到那奶精
濃濃的咖啡癮全消了

不太喝三合一咖啡是從2012 年下旬開始
蔣勳老師來新
那時他大病痊愈不久
所以對飲食都特別小心
閒談中特別提及少喝甚至最好不要喝奶精
一直銘記在心
那是用生命換來的經驗
怎能不聽

製作團隊幾乎都有咖啡癮
而潮州的咖啡只在一些比較年輕的創意cafe出售
而cafe 的經營時間是下午到深夜
礙於隔日一早要拍攝
所以大夥常常在想和要之間交戰
往往最後是專業戰勝欲望

就這樣,我們過了七天沒有咖啡的日子

斗文学校

斗文是个小乡镇,全村大概只有7000多人
大多数的村民都姓许
我们抵达后的第三天就直接到若曦居
通往斗文乡的小路是许若曦的后代也就是秋莹的
侄女许建瑶和夫婿修建的
这条路修好后对村民的经济和生活都有很大的改善

这次回去,村长在接受我们的访问时还特别提到
中国家庭的教育- 事业有成,就一定要幫助鄉里的村民
自己好也要別人好
許家大房一直都是這樣教育著後代子孫
所以孩子除了修路,也出錢辦教育

斗文乡只有一所小学,村里的孩子都到这里上课
我们经过时,特别进去拜访
校舍很簡樸,草地也長得不好
但是這裡的孩子有最美麗的笑容
這裡的孩子有城市小孩已經失去的童真
對於我們這群不速之客
更是有問必答,有問必應
不卑不亢,身心很健康的孩子
老太太在大樹下唱起潮州童謠
孩子們一字不漏地唱和著
老太太仿佛找到了知音人
更貼切點說是接班人
慈祥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
難怪她說若可以,住下來多好
耳邊都是熟悉的語言

孩子們個個臉上都掛著笑容,每個都那麼投入
沒有人在狀況外
 
校舍簡樸,沒有減低孩子學習的熱忱和快樂
我們也感染到了。這個意外的行程讓大夥久久不想離去。
這裡的小孩除了學雙語也上潮語課。
當阿嬤

飲水思源

                                                    一口井,讓一家人樂開了懷... 
                                                    隐隐中是否在告诉我们饮水要思源
                                                 

這趟老婆婆回鄉
同行的除了大兒子、大媳婦、女兒
還有長孫和外孫女。

能夠三代一齊回鄉對一個家族是難得的因緣吧!
阿嫲像個導游,一到了祖屋,
就帶著一家人逐房介紹。自己住哪间房、大伯母又住在哪一间房
60年前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儿孙们在新加坡听过的故事
此刻好像是从想像中化为现实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
回乡也许是进入家族历史最好的方式



老太太大概都不敢奢望有一天会和大儿子同坐在当年的房间
而这个很想又不敢想的愿望在60年后才实现


若曦居是當年家翁從南洋寄錢回來建的
當年很多人南來找生活
婦孺多留在家鄉
老先生大半辈子和两个儿子在新加坡打拼
人生最后的9年终于落叶归根
能在祖屋终老应该是幸福的

三儿子( 秋莹老太太的先生)当年离开斗文乡到新加坡后都没有再回去
所以老太太每次提及都有一点点儿的遗憾
而这趟儿子孙子都来了
饮水思源
能够了解奶奶婆婆的故事
这堂历史课是属于自己的
孙女思宇说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反省

了解历史,不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反省吗?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潮州小吃

盘菜头果是笃文嫂知道我超爱吃而特别        制作的。潮州人的用心和用情我带着它回来了
潮州有很多小吃
在新加坡我們也常吃
然而在凡事講效率、講效益的今天
最終犧牲的就是食物的口味

这趟到潮州,唤醒了我舌尖上的记忆
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个看起来黑鲁鲁的粿
外皮據說是攪碎的稻葉搾取汁混在其中
餡是綠豆沙
咸中帶甜伴著稻香,好吃!




盛在透明手提塑料袋的確和美距離甚遠
但是卻讓我找回失去已久的味覺
我最爱的潮州小吃-- 黑炒果
童年的味道

中國人很好客,加上沾了老太太的光
每晚都是豪宴,幾乎晚晚都是飽到撐著

然而在若曦居拍攝時的午餐
卻是讓拍攝團隊印象最深刻的
芋頭、番薯、玉蜀黍
原味真味
失而復得的味覺滿足大概可以
在下半輩子好好玩味一番


潮州的炒麵、粉、粿也是讓我們會思念的
沒有海鮮肉類,就是乾炒加點蔬菜
就讓人口不停、手不停
一晚,在街邊小店,大家吃著鴨肉火鍋
我吃着炒粉,一种潮州独有的sago 粉
透明的粉条,比米粉稍粗
咬起来QQ的,镬气香讓我真捨不得與同桌人分享
阿輝哥大概看透我的心
馬上說吃完再叫
結果吃了三輪
哈哈

最後一天攝製隊伍終於有機會自由行
在參觀了饒宗頤的頤園後
準備找個地方吃午餐
路經一家不起眼的店
突然聽到Alex說
聽這家的爐火聲就知道好吃
我們就決定一試



我們點了筍粿、韭菜粿
蠔煎、炒了兩碟菜和一碟炒米粉
那是鎬賞自己的最好方式

不需要名人介紹
不需要當地人引路
只要聽爐火聲
這是走遍五湖四海的Alex的智慧